我在不同的地方,仰望過很多次將暮未暮的天空。大多是天際模糊成上藍下紅的光線,含著一條淡橙色的、界限不清的彩帶,僵持著慢慢褪黯下去。
偶有令人稱奇的,厚薄不一的陰雲攔不住俏皮些的天光,積光輕泄,漫卷層雲神聖到無需言語,只顧恍然間肅然起敬;還有燎了豔紅的雲階,爬升到很高很遠的地方,幾經眨眼,驟然散去。
顧城詩中寫到,“樹枝想去撕裂天空,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,它透出天外的光亮,人們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。”
聞說有一顆朝名“啓明”暮稱“長庚”的星星辨識度最高,我認識的,或東南或西北的路上看的多,自以爲那便是吧。這個名字于星光來說不會有遮掩什麽,那些在寂靜中孤獨了千萬億年的星體,執著著還發亮,盡管被我這樣一知半解、可能叫錯了的人注視著,也不曾哂笑,不曾質疑。
極目遠眺,目可直視的星子,是在冰冷難熬的歲月裏,在時光最邊緣的流淌與靜止中,鍛造出的一腔孤勇。
這與人類的某些本能,不謀而合。
生而爲人,敢在一片幽深漆黑的遠方堅強。我想,這種本能叫做敬仰。
沒有空氣,沒有聲音,沒有重力,手可摘星辰的願景卻讓人前仆後繼,心馳神往。
中國火星探測器“天問一號”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,開始進行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。細數,我們有對暗物質的探測,有探月工程,有量子實驗衛星,有全球定位衛星系統,有太陽監測衛星計劃……
這些年,我們的仰望,日夜未歇。
傳說也好,古代星象記錄也罷,我們的目光追隨渺遠的天空,換肉眼以“天眼”,深切而執著的看向未知的遠方!
“悟空”、“嫦娥工程”、“墨子”、“北鬥”、“誇父計劃”,這些貌似神奇的命名,是我們爲自己圓的中國夢!
如是,仰望星河。
直至,雞鳴破曉……
責任編輯:趙海星
建議使用Firefox、Chrome、IE(IE8以上版本)浏覽器,1280*768分辨率
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管理:信息与传媒中心 技术管理:信息部
京ICP備05085044號